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从种到收优质服务 农民增收后劲十足(乡亲们的身边事②)
2021-10-9

图为安徽省濉溪县双堆集镇陈桥村,农技专家(左)指导农户开展田间管理。

万善朝摄(人民视觉)

农业技术全程服务,确保农民“虫口”夺粮

“又是一个丰收年!”200亩水稻开镰在即,黑龙江省鸡东县明德乡北河村农民徐海宝舒了口气,“多亏农技人员把脉开方,防住了病害,保住了丰收。”

“虫口”夺粮,离不开科学防控。徐海宝回忆,今年7月下旬,村里的植保员巡查发现,稻田里有部分稻尖上出现了空粒,“看着像是褐变穗,但也不太拿得准,万一是稻瘟病可就麻烦了!”

第二天一大早,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农技人员就上门了,仔细把脉问诊,查看病情。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徐海宝抓紧按方喷药,“农技员不仅带来了药方,还提醒咱注意哪些环节,很快就控制住了病害。”

“粮食三分种、七分管”,向阳镇忠信村种粮户刘井权对此体会颇深。前段时间,刘井权种的玉米叶子上长出了一块块暗黄干斑,怎么办?老刘赶紧向植保员郜德君求助。几番指导,刘井权弄清了病因,及时处置,渡过了难关。

如何科学防控作物病虫害,是广大农民关心的事。聚焦这件“关键小事”,今年以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实施“三大农技行动”,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技术支撑。中心主任魏启文介绍,在农技服务上,抓住农时,抓好农事,强化技术普及指导,促进单产水平提升和投入品减量增效;同时,通过科学防灾、技术减灾,力争主要气象灾害损失率控制在5%左右、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实现“虫口”夺粮。

让农业技术全程贴身服务农民。鸡东县延伸基层农技服务网络,选聘了60名农民兼职植保员,通过“掌上植保”APP开展农情调查并实时上报。针对监测信息,及时组织专家分析研判,开展统防统治。“我种玉米20多年了,看一看叶子,捏一捏穗粒,就有数了。”连续3年担任病虫情报“轻骑兵”的郜德君说,地里日常的病虫害,他直接就能帮农户解决。

鸡东县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王立军介绍,今年8月以来,23名农技人员组成了抗旱小分队,分成6个小组,在全县11个乡镇开展抗旱、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当前,全县各种农作物长势良好,早熟品种陆续开始收获。

农技服务到位,秋粮丰收有基础。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全国秋粮种植面积超过12.9亿亩,目前大部地区秋粮作物生育进程正常,土壤墒情适宜,病虫防控到位,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基础好。

实用技术显身手,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沿着新修的硬化路行至山腰,一大片樱桃树呈现眼前。在四川省汶川县快乐山寨甜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农民们忙着给果树施肥、除草。“我们的樱桃又甜又脆,5月底就销售一空了!”合作社理事长赵伦国快人快语,合作社栽种了8000余株果树,靠着好品质,每斤樱桃能卖出普通品种的3倍价格。

为啥这里的甜樱桃俏销?“种果树全是学问,这几年专家手把手教,我们靠的就是新技术!”赵伦国道出秘诀。

汶川县是“樱桃之乡”,荣获中国优质甜樱桃生产基地称号。“尽管产业有基础,但不少农民种植技术仍有局限。”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周桂虹说,甜樱桃树大多长在半山腰,许多果农舍不得修剪,树体过于高大,底层枝条缺乏光照,容易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

让甜樱桃产业提质增效,技术推广是关键。2017年开始,汶川县成立了项目攻坚组,技术人员带着150多名农民,“一对一、手把手”传授缩冠修剪技术,两年过后,果农尝到了甜头,成了科技推广的主力军。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技术推广处处长崔江浩介绍,近年来,全国共组织4420个农业科研单位的1.5万多名专家开展科技帮扶,为脱贫县组建了4100多个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引进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2.3万余个。各地还从乡村能人中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26万人,指导服务覆盖所有脱贫村。

许多农民成了技术“明白人”。“甜樱桃是异花授粉,遇到极端天气,产量五六十斤的树有可能只收五六斤。”赵伦国说起技术头头是道,为了促进增产,传统果园里需要保留相当比例的授粉树,“这些树结果量不高,但对果园很关键。”

新技术促增收。在政策支持下,汶川县许多农民合作社引进新树种,对部分老品种实施嫁接。如今,赵伦国的200亩果园,通过冠幅矮化和树种更新,甜樱桃总产量增长了三四万斤。明年,赵伦国打算给樱桃套袋,提升品质、延长保鲜期,他满怀信心,“这甜樱桃是越种越甜。”

“有了技术保障,樱桃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汶川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机关党委书记王鹏介绍,目前全县樱桃挂果面积达2.7万亩,年产量8540吨,年销售收入达到5.12亿元。

创新服务供给,乡村涌现更多“田秀才”“土专家”

“再过几天,越冬辣椒就要定植了。”山东省兰陵县兰陵镇小仲村农民刘超,建了5个暖棚,这些天趁着休棚,他把棚子里外打扫干净,整地、消毒,做好准备。刘超种的品种,是“清华一号”龙椒。“种了三四年了,产量高、价格好,靠谱!”他说。

培育“龙椒系列”辣椒品种的,是当地的“土专家”张清华。学农出身的张清华,在外工作多年后选择了回乡发展,他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辣椒新品种,适应当地气候,从2017年起在全县推广,累计带动1万多户农民增收。

种辣椒是个技术活。为了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张清华对辣椒种植过程科学量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给农民。比如,预防根腐病有3招:盛夏高温闷棚,进行1次土壤消毒;定植1周后,按配方灌根,杀灭根系周围的致病菌;全程至少施用3次以上有益菌。

刘超感叹:“张老师的防治方案,好学、实用,操作起来也方便。”去年,他种的辣椒亩产达到1万多斤、纯利润达到4万元。

在兰陵县,像张清华这样的本土农业人才还有很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吴汉花介绍,目前兰陵县选拔本土“田秀才”“土专家”1201名,培育特聘农技员10名,村级技术指导员70名。

为了让农民及时掌握农业技术,兰陵县开展了“专家+基地”活动,组建30个专家小组对接帮扶。“专家以点带面,通过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示范网络,发挥了推广示范带动作用。”吴汉花说。

创新农技服务供给方式,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给千家万户。崔江浩介绍,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教单位、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同时,加快推进“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打造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为120多万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高素质农民提供在线学习和服务,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者/出处:人民日报 作者:郁静娴 阅读次数 [2958]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有了系统性国家标准——3项标准将于2026年3月1日正式实施 
 总站2025年农机安全监理装备示范应用培训班在安阳举办 
 2025年农机购置补贴采信认证结果培训班在泉州举办 
 农业机械化标准审查会在西安召开 18项农业行业标准通过审查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湖南湘西举办 
 全国农垦粮油生产能力提升现场交流会在北大荒召开 
 2025年庆丰收农业农村法律知识线上竞答活动今日正式启动 
 优化丰收奖导向 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全国夏粮收购超1亿吨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48643]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2975]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2841]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2811]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2685]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1467]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1223]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1028]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0903]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0493]
   

图们农业机械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