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质量兴业富乡村——我省农产品品牌建设扫描
2021-11-16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特产。

  我省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出产的农产品品质优良、绿色安全。近年来,吉优农品走出“深闺”,“飞”入寻常百姓餐桌。
  我省将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打造了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食用菌、吉林优质畜产品、吉林梅花鹿等七大“吉字号”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了从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吃饭农业”,迈向更加倚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
  做足“特”字文章
  提升农产品含金量
  品牌是农业强不强的标志。从过去的吃得饱,到如今的吃得好、吃得健康,居民消费需求的升级,让农产品逐步迈入品牌时代。
  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我省联合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浙江农本品牌管理咨询公司等国内专业团队,重点打造“吉字号”品牌,编写了“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吉林长白山黑木耳”等“吉字号”品牌发展战略规划,以及“松原小米”“扶余四粒红花生”“白城绿豆”“白城燕麦”“公主岭玉米”“抚松人参”“汪清黑木耳”等区域
  公用品牌建设规划。
  加强资金投入,助推品牌培育。通过协调农业农村部资金3500万元,采取省直部门统筹推动、省市县三级联动、质量推动和品牌带动等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加强标准化建设,夯实品牌质量基础。推进“两品一标”认证,推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与国家对接,实现品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并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制定了吉林长白山黑木耳、香菇、灵芝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有效推动产销对接。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杭州、陕西等地组织专场优势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产销对接活动;在福建、香港、澳门、韩国、日本等地,集中开展“长白山人参”品牌新闻发布会、品牌推介会、参王拍卖会、国际人参大会等宣传推介活动,成功举办5届“长白山人参”美食大赛;在北京和杭州建立5家吉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专营店,创建“长白山人参”“吉林长白山黑木耳”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并在淘宝、京东等网站开设网店。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品牌影响力。通过聘请形象代言人,机场车站投放灯箱广告牌,制作播出纪录片和广告,举办论坛、评选等方式,让“吉字号”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认可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梅河大米、榆树大米、双阳梅花鹿”等4个产品获得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吉林农嫂”鲜食玉米、“德乐圆”鲜食玉米、扶余四粒红花生、查干湖黄小米等25个农产品品牌荣
  获中国农交会金奖;抚松人参、汪清黑木耳、舒兰大米、九台贡米、榆树大米等11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全国300个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名录;48家农业企业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59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录入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
  据统计,我省重点培育79个市级以上区域公用品牌、188个企业品牌、267个产品品牌。全省有效使用“两品一标”产品数量1382个,其中有机农产品160个、绿色食品119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4个。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助推产业升级强农富民
  品牌是质量、安全和效益的象征。优质的原料是“吉字号”农产品品牌质量安全的根本保障。我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全程标准化、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以标准确保品牌底气,引领产业升级。
  群山环绕、泉水甘甜、林木繁茂、空气洁净,在蛟河市黄松甸镇伟光村黑木耳产业园区,圆柱状的菌袋整齐地摆放在棚架上,形状各异肥嘟嘟的黑木耳从遍布菌袋四周的小孔中探出头来,长势喜人,竞相绽放。
  今年,我省持续开展“吉林长白山黑木耳”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率先在
  汪清、蛟河、敦化、靖宇等核心产区,推行统一菌种生产、菌袋配料、栽培模式、生长环境、分选加工标准,辐射带动省内其他产区规范生产,集中打造全国黑木耳标准化生产、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
  在“品牌”战略的引领下,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我们村95%的村民都选择种植黑木耳。2014年,从吊栽木耳开始起步,1亩地地栽能种2万段,吊栽能种9万段。我这3亩地种了15万段木耳,一年挣了20多万元。”伟光村村民刘立志说。
  通过农业品牌培育,有效推动产地市场建设。蛟河黄松甸、汪清天桥岭成为全国黑木耳重要集散地。汪清县天桥岭黑木耳大市场年销售1.5万吨,交易额16亿元,成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截至目前,全省创建国家级特优区10个(包括长白山森工集团1个),位列东北三省第一名。省级特优区32个、市级特优区79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3个,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认证2个。
  “今后,我们将继续抓好产销对接,扩大品牌影响力,着力加强创意策划,强化品牌服务支撑,积极开展线上营销,拓宽品牌推广渠道,不断强化政策赋能,激活品牌提升动力。”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出处:吉林日报 阅读次数 [2862]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湖南湘西举办 
 全国农垦粮油生产能力提升现场交流会在北大荒召开 
 2025年庆丰收农业农村法律知识线上竞答活动今日正式启动 
 农业机械化标准审查会在西安召开 18项农业行业标准通过审查 
 优化丰收奖导向 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全国夏粮收购超1亿吨 
 我国培育出一批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 
 我国育成一批高产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 
 刘国中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 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 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48621]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2956]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2834]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2788]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2669]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1454]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1210]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1020]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0882]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0481]
   

图们农业机械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