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拎稳“菜篮子”该如何补齐机械化短板?
2022-1-4

  当前,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已从起步转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但机械化水平还不到40%,远不能适应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需求。蔬菜机械化水平在种植区域、蔬菜种类、生产环节间发展很不均衡,主要表现为根茎类和叶菜类高于果菜类,耕整地和田间管理高于定植和收获环节,发达地区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北方平原地区高于南方丘陵地区。为保障我国蔬菜的供给安全,蔬菜机械化该如何发展?又该如何化解蔬菜机械化发展的痛点?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组长、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陈永生。

从供给侧和应用侧分头突破

“蔬菜机械化发展的痛点,在供给侧表现为适用装备缺乏和购置成本高,在应用侧表现为经营规模小,宜机化条件差,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专业化服务能力弱。”陈永生进一步指出,一方面部分环节,比如快速移栽、高效收获机械仍是空白,既有部分机具性能不稳定,且品种杂、造价高、补贴少,推广十分困难。另一方面,蔬菜种植土地多为小、散、偏,实现规模化经营难度大,不适于机械作业。此外,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严重制约机具配套和机械利用率。专业化服务主体弱、服务体系利益机制不完善等也是重要制约因素。

如何化解痛点,陈永生坦言,一是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组协同指导作用,上下内外形成合力,尤其是部专家组要与国家和省蔬菜产业体系相关专家加强协同、共同研讨、达成共识、形成规范、一起推广。二是统筹建设高标准蔬菜基地,尤其要重视宜机化建设与改造,选择条件较好的基地,在政府支持下,协同产、学、研、推各方力量,持续开展全程机械化成套成熟技术与装备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三是在引导和支持蔬菜机械社会化服务方面,要总结已有典型,分析存在问题和困难,提出支持政策、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建议。四是强化关键技术装备多学科联合攻关,重点围绕快速移栽、高效收获、智能作业等瓶颈加强研发。五是制定蔬菜机械化生产的全程技术规范、机具配置方案和机具作业规范,并对规范不断示范、验证、完善、发布、推广。比如重点围绕去年6月部专家组提出的14种典型模式先试先行。最后,要对重点机具生产厂、种植户机具购置补贴情况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完善财政购机补贴体系、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发展蔬菜机械化必须推进种植标准化

当前,我国蔬菜产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蔬菜种类多、种植模式杂、耕地及设施不规整等问题,蔬菜机械装备研发及其选型配套往往无所适从,示范推广也困难重重。“国内外经验均表明,蔬菜机械化生产是建立在蔬菜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基础之上的。”陈永生告诉记者,蔬菜种植标准化,作为蔬菜机械化的前提和基础,是目前必须加快解决的重要课题。

“要想在我国推行蔬菜种植标准化、宜机化模式,必须遵循利于优质稳产、配套共用、机具作业三原则。”陈永生解释道,即在实现机械化生产、降低用工成本的同时,要使蔬菜作物达到或接近当地人工作业的产量和质量。为便于各生产环节和生产厂商间的机具集成配套,不同蔬菜基地和蔬菜种类间的机具互通共用,要使种植垄距系列化。此外,为便于机器采收作业,要规定种植行距最小值。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各地蔬菜机械研发、推广和应用部门积极制定行业、团体或地方标准,积极推动蔬菜生产标准化和宜机化。据不完全统计,2019-2020年间,已发布实施的相关各类标准有16项,另有15项还在研究制定中。“尽管目前还存在各地区、各蔬菜种类及各生产环节标准不衔接甚至相矛盾等问题,但总体还是对蔬菜机械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陈永生评价道。

多方聚力发展蔬菜全程机械化

“我国蔬菜产业要朝着生产经营规模化、生产条件宜机化、种植模式规范化、农机服务社会化、作业全程机械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步伐。”陈永生指出,2035年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可望达到70%,蔬菜产业将走上高效率、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陈永生说,蔬菜生产者首先要在提高宜机化基础条件、调整优化产品时空布局、实施单品适度规模化生产、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上大做文章;研究人员要研发更多蔬菜生产适用的技术装备;农机企业要为市场提供性能良好、质量稳定的机械产品;农业(机)技术推广人员,要在装备生产和应用者之间发挥好桥梁作用,做好新产品试验示范工作,引导蔬菜生产规范化;政府部门应在支持蔬菜机械研发,增加机具购置补贴,引导蔬菜机械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方面发力。

记者了解到,陈永生带领团队成员,将研究重点放在蔬菜生产宜机化条件建设、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农机农艺融合的主要标准以及精细整地和高速移栽装备方面,先后指导完成南京市蔬菜生产宜机化建设工作指引、江苏省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指引,提出了绿叶类、甘蓝类蔬菜规范化种植模式并在江苏、上海、湖北、湖南等地推广应用,对推动全国蔬菜生产宜机化、种植模式规范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者/出处:农民日报 记者 颜旭 阅读次数 [2170]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优化丰收奖导向 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全国夏粮收购超1亿吨 
 我国培育出一批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 
 我国育成一批高产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 
 刘国中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 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 持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国内科研院所加快研发推广专用小型收获机械 丘陵山区开来收豆“神器”
 中国—澳大利亚农业联委会第十五次会议 在澳大利亚召开
 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在甘肃召开
 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召开农田沟渠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工作推进视频会强调 真抓实干落实关键举措 进一步提升农田防灾减灾能力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48600]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2933]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2816]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2763]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2647]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1434]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1183]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1001]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0857]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0464]
   

图们农业机械化信息网